资讯版 >> 古都文化
悠悠水韵
发布者: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:2009-9-12 18:11:01 浏览次数:0
我对开封心怀敬畏。早就想写一点对开封的感受,迟迟未能动笔。七朝古都,文化名城。开封的历史文化太过厚重,我找不到撬动开封的支点,不知从哪里写起。我曾想过写一写汴菊、汴绣和官瓷。这几样由来已久的生活艺术,都是重造型,重细节,重想象,重韵味,与文学创作颇多相通之处。从物质文化的传承方面来理解,这几种文化式样也是高雅的线索,循此可以触摸到开封生生不息的文脉和气脉,并可进一步探讨开封人气定神闲、自信超然的心理渊源。然而我想来想去,觉得切入点还是有些小了。无论写哪种工艺品,品相无论怎样巧夺天工,似乎都缺少统摄全局的力量,不及巍巍开封之万一。

  去年开封市举办菊花花会,晚上到清明上河园看大型演出。舞台搭建在水中,是开放式的,也是多元的。坐在露天的水边看演出。水面很宽阔,像是一个湖泊。演出开始前,一切都静悄悄的。秋风从水上掠过,袭来阵阵凉意,水底有半块月亮。举头往天上看,天上也有半块月亮。水底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正交相辉映。这种景象给我一种旷远的感觉。我灵机一动,开封应当从水写起呀!上善若水。水,贯穿开封古今,是开封的一大特色。水,是开封的灵气之所在,也象征着开封明净而不屈的魂魄啊!

  开封水系发达,水脉旺盛,被称为北方水城。据史料记载,古代的开封有牧泽、逢池、寸金淀等湖泊。宋代的开封更是河流纵横,为全国水运中心。现在的开封,有惠济河、北支河、护城河在市区穿流。市内还有杨家湖、潘家湖、铁塔湖、阳光湖、包公湖,五湖相连。开封的水面积所占城区面积的比例,在北方城市中实属罕见。所谓一城宋韵半城水,半园烟柳半清波,就是对开封水景的描绘与赞美。2000年春夏,为陪护生病的母亲,我在开封住了数月,对开封充沛的水源有所目睹。城郊的农人在地里刨藕,同时会刨出活蹦乱跳的泥鳅。在一块看似无水的荒地上,苇芽钻出来了,莲叶也铺展开来,并举起朵朵莲花。数日前还是一块草地,还有长着巨乳的奶牛在那里吃草。数日后再到那里去看,草地已变成盈盈的水塘。有水鸟从水塘上方倏地扎下,长嘴里旋即叼出一条银色小鱼。

  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开封的水源自然来自城北不远处的滔滔黄河。自明代以来,“大河涛声”就成为开封八景之一。黄河从西边冲出邙山之后,落差骤然变小,河面逐渐变宽,致使泥沙大量沉积。至今,开封段的黄河河床,已高出开封地表将近10米,居高临下,形成 “悬河”之势。换句话说,黄河好像是开封的一个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水塔,开封的水分哪能不充沛呢!

  不必讳言,黄河水也曾给开封人民带来过无数次的灭顶之灾。仅在明代,黄河就在开封辖区内决口58次,两次水淹城区。最严重的一次,“波中可见者,惟钟鼓两楼及各王府屋脊、相国寺顶、周王紫禁城、上方寺铁塔而已”。“六百里尽成区浸”、“房屋尽倾,邑无居人”。然而开封人又回来了,在被泥沙埋没的城址上又建起一座新城。开封被淹一次,他们就重建一次。10米以下,有完整的明代石桥;8米以下,有庞大的宋代东京。城叠城,城摞城,堪称世界奇迹。正是在这种屡毁屡建的过程中,造就了开封人愈挫愈勇、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与物无争、随物赋形的水性文化和水性智慧。

  目前的世界,局部战争不断。究其原因,多数战争不过为了争夺和占有资源。以前,人类看重的资源多是土地和矿产。随着地球气候变化,人口不断增加,以及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,水越来越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。在我国西部,有的古城因没了水,只剩下千年遗址。在我国北方,有的城市因水资源枯竭,也濒临死城的边缘。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,无疑是开封的一大优势。岁月流逝,水韵悠悠。开封兴利避害,发挥优势,必将迎来更滋润、更美好的明天。

 
版权所有:开封市旅游局 © 2005 http://www.kfta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
投诉电话:0378-3972220 联系电话:0378-3934813 传真:0378-3934818 电子邮件:kfta.cn@163.com
开封市旅游局 地址:河南省开封市迎宾路98号 邮编:475000
·资讯热点·
·郑西高铁架起旅游快线
·市领导检查景区春节准备情况
·千盏彩灯放光焰  疑是银...
·瑞雪兆丰年
·新春艺术灯会昨晚开幕
·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开通
·春节旅游有安排 欢欢喜喜...
·打造中国最精彩庙会 突出...
·外地人游开封切身感受大宋年
·旅游投诉·
·旅游工具箱·